徽县第十八届人大
一次会议材料之八
徽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0月18日在徽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徽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俊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并对第十八届人民政府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同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履职的五年,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环境日趋和谐。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和县第十七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抢抓发展机遇,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开工建设各类项目567项,完成投资216亿元;招引项目109个,到位资金140.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6亿元。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42.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7.6%,年均递增10.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一五”末的31.5﹕39.6﹕28.9调整为27.3﹕29.8﹕42.9,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连续两年位居首位。“十二五”末,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达9.2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4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2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154元,年均递增1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59元,年均递增14.6%。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土地流转、争创示范园区等措施,全面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十二五”末,实现农业增加值11.8亿元,年均递增5.57%。全县农林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101.2万亩。发展苗木基地12万亩,总产值达14亿元。核桃总面积达43万亩,实现产值1.3亿元。肉蛋奶总产量达2.6万吨,畜牧业产值达3.3亿元。流转土地16.2万亩。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738个。陇南市徽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快速提升。工业经济破难前进。持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形成了有色金属、白酒酿造、建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体系,建成了金徽矿业郭家沟铅锌矿采选、金徽酒优质酒酿造技改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力地支持了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末,全县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29.2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增加值6.1亿元,增速6.4%;上缴税金4.9亿元,工业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达62%;全县非公经济增加值达35.2亿元,增速19%。陇南市徽县工业集中区基础框架明显拉开,招商企业基本聚集,已初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提档增速。旅游产业步伐加快,三滩、嘉陵江风情线、青泥古道等景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金徽酒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成功跻身国家4A级景区。徽县被评为“美丽中国之旅·十佳绿色生态城市”,全县旅游年接待总人数达到12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5.8亿元。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显著,建成了县、乡、村三级服务机构,全县开办网店863家,完成电商销售额3.3亿元。现代服务业逐步完善,商贸流通网点日趋密集。“十二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82.9%。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夯实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完成城区总规大纲、城区详规、小城镇和新农村规划修编,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5.2平方公里增加到37平方公里。建成滨河西路、体育路、西桥、江南城市广场、吴山广场、文庙广场、青泥岭广场、徽县体育中心及东河商贸仿古一条街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东西河道治理、城区人行道改造及巷道硬化等工程;新建停车场15处、人行天桥2座,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协同发展。先后投资22.9亿元,实施150多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全县城镇化率达37.3%,比“十一五”末提高4.4%。建成6条新农村示范长廊,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天高速徽县段建成通车,完成徽县火车站站前广场、候车大厅等基础设施建设,县城至火车站快捷通道路基、桥隧工程已经完工,修建大中桥梁24座,硬化乡村道路1100公里,全县通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完成各类人工造林139万亩,绿化国道、省道、县道14条294公里,完成村镇绿化3.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2.1%。不断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水平和管理效能得到提升。水源涵养能力逐步增强,地表水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9处,解决160个行政村饮水安全问题。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强化民生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脱贫攻坚工程顺利推进,以产业、金融、电商为基础,创出了“百家单位(企业)联百村、千名干部帮千户”、千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①等精准扶贫新经验,“十二五”期间,全县减少贫困人口2.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5%。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在全市率先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逐年提高。体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9.3%,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9万人。强化食药监管,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大力推进“平安徽县”创建工作,巩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果,在禁毒、反恐、反邪教、普法教育等方面成效突出。强化信访工作责任落实,一批积案得到化解。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提高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先后战胜了“8.17”、“7.25”等暴洪灾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推进职能转变,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食品药品体制、文化体制、财税制度和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流程得到优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4件、建议455件、政协委员提案364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各项规定精神,完善“三公”经费管理、预算和支出审批等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系统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同时,人社、审计、统计、计生、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民族宗教、残联、物价、科技、法制、广电、园林、气象、地震、通讯、消防、邮政、地方志、民兵预备役和征兵等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绩,呈现出新的面貌。
各位代表!“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有力推进了“十三五”顺利开局。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紧盯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实现了全县经济发展、扶贫攻坚、社会事业融合共促的良好局面。一是经济总量再攀新高。今年1-9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3.9亿元,同比增长8.6%;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9.9亿元、9.5亿元、14.5亿元,同比增长6%、9.5%、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8亿元,同比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08.8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77元,同比增长15.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6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56.5%。二是精准扶贫卓有成效。扶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奖补资金落实、扶贫贷款发放等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为实现全年预脱贫1.5万人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重点工作齐头并进。陇东南苗木市场正式运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苗木产销对接暨商贸洽谈会;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在我县进行了观摩;银杏树、麻沿河等6乡完成撤乡建镇;10件民生实事②有力推进;1件人大代表议案、73件意见建议、85件政协委员提案有序办理。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五年,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就令人自豪。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第十七届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徽县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内外部环境和主客观因素影响,徽县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长远看,徽县仍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矛盾,还需付出长期艰苦努力;从近期看,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部分冶金采选等资源型企业举步维艰,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瓶颈亟待突破;财税收入增速放缓,刚性支出不断加大,财政形势日趋严峻;民生改善任务依然繁重。对此,我们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及工作任务
经过多年的奋发努力,徽县的发展基础更好,发展氛围更浓,发展前景更广阔。今天的徽县,已进入乘势而上、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今后五年,是我们实现率先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期
随着新一轮扶贫开发及甘肃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③的深入实施,中央、省市的各类资金、项目将全部向扶贫开发集中,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按照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分析审视和深入调研我县实际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作出了2017年全县整体脱贫的决定。我们相信,通过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到2020年,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愿望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今后五年,是我们结构转型升级、经济扩量提质的机遇期
我县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④为主线,依托陇南市徽县工业集中区、陇南市徽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两大承接平台,引进一批养生旅游、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项目,实现发展方式向调结构、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并重转型。
今后五年,是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创新发展的攻坚期
随着国家实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⑥等发展战略的深化实施,我县推进“互联网+”⑦、智慧旅游、循环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的机遇将会进一步增加,改革创新将会成为推动政府各项工作的基本动力。
围绕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确立的“11545”⑧总体思路,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美丽徽县、幸福徽县、小康徽县”为总目标,紧紧围绕“五位一体”⑨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战略⑩布局,践行“五大理念”11,坚持改革推动、项目带动、产业联动、城乡互动,提升工业发展、产业培育、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努力使全县综合实力更强劲、城乡统筹更协调、生态建设更宜人、环境保护更得力、社会发展更和谐、人民生活更幸福,力争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徽县发展又一个辉煌的五年。
主要奋斗目标是:按照“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4亿元,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2%;农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亿元,年均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9亿元,年均增长10%;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年均增长16%,其它各项经济指标均得到较大幅度增长。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开创徽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
(一)抓脱贫,促小康,在促进共同富裕上实现新提升
把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作为全县未来五年的“一号”工程,将一切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带聚焦、所有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整合国开行中长期贷款及其它涉农资金,全面加快贫困村道路硬化、农村饮水安全、动力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建设,积极落实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扶持政策,确保贫困户基本居住需求;稳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二是强化特色产业扶持。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作用,灵活运用“互联网+农业”、“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引导贫困群众进一步做强苗木、食用菌、养殖等区域优势产业,力争每个贫困村有1-2个特色优势产业,贫困户有1个增收产业项目。鼓励贫困户广泛参与农业产业开发,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发展生态、乡村、休闲旅游,拓宽贫困村群众增收途径。
三是健全脱贫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政策引导机制,通过普及农业实用技术,提高贫困户自身素质,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村、贫困人口发展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坚持政府投入、金融支持、社会帮扶、群众自筹并重,形成多元化和长效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严格执行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群众社会监督、政府审计监督等多种监督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成效。
(二)抓改革,促创新,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实现新提升
坚持把改革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改革促创新,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动力。加快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统筹使用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作为”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全县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三农”工作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工作,继续抓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房地产去库存。
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点推进新兴产业和智慧型经济体系培育,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充分发挥徽县电商孵化园等“双创”平台12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服务,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是强化关键要素保障。强化土地保障,按照“集约用地、确保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通过拉大城市框架增加建设用地,科学安排项目用地指标。强化资金保障,继续优化金融服务平台,坚持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激活民资多管齐下,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强化服务保障,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平台、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的投用,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抓项目,促投资,在聚集发展动能上实现新提升
把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民资启动作为扩大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抓手,强基础、增后劲,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各项指标持续增长。
一是全方位谋划储备项目。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我县“十三五”规划,筛选论证一批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方面的“3341”重大项目13,发挥带动和支撑作用。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完善项目联席会、推进会等制度,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新理念招商引进项目。优化投资环境,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突出招商重点,围绕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资源消耗少、税赋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及参加兰洽会、西交会等重点招商节会,建立专业化、链条化招商机制,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和水平。确保“十三五”期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0%,力争2020年实现招商引资80亿元。
三是高效率推动实施项目。全面建成两徽高速徽县段,实施国省道升级、县乡道改造、通村路管养和村社路硬化工程,对省道219线进行提升改造,争取立项建设县城至伏家镇快捷通道、柳林至太白公路,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开工建设永宁河宋家湾水库向城区调水工程。积极实施城市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充分发挥光大城投公司融资作用,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推进“三网融合”14,建设内联外接的信息大通道,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智慧徽县建设。
(四)抓农业,促增收,在培育特色产业上实现新提升
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围绕“产业富民”,调优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基础支撑,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确保农民合理收益。稳定粮油、畜牧、蔬菜三大主导产业,打造苗木、核桃、银杏三大优势产业,突出食用菌、中药材、蚕桑、烤烟、中蜂养殖、水产养殖、制种、果树八大区域特色产业。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5万亩、7.6万亩;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争创省级生态畜牧经济示范县,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无公害、早春秋延等蔬菜总面积达到15万亩。苗木总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值突破25亿元,建成面向全国的苗木生产销售大县;核桃基地总面积达到45万亩,实现产值2亿元;银杏基地总面积达到20万亩,并带动加工、旅游等产业发展,力争全县农林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129万亩。
二是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陇南市徽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金徽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进度,提高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万亩。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创建省级龙头企业4户以上、市级龙头企业30户以上。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家庭农(林)场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000个。深化“农超对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建成休闲农业示范基地15个,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以上。
三是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深松整地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万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推广农牧业新品种150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7%以上。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秸秆还田面积达12万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产品“三品一标”15认证率达到60%以上、标志使用率达到20%以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综合执法、专项整治和责任追究,严打重罚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大力发展农业现代物流体系,建成年贮藏能力1万吨的蔬菜保鲜库3个。认真开展防汛抗旱、气象预报、地质灾害治理等防灾减灾工作。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引导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
(五)抓工业,促转型,在做强主导产业上实现新提升
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与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相结合,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工业发展的质量、层次持续提升,努力打造全市“工业第一县”。
一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按照让传统产业更强、新兴产业更优、工业结构更好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有色金属、白酒酿造、建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等四大优势产业。以金徽矿业和洛坝集团为依托,以铅锌产业链延伸为核心,积极开发下游深加工产品。利用金徽酒省级技术研究中心,不断实施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改项目,争取到2020年,生态酿酒工业年综合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建成中国重要的高端生态白酒酿制基地。加快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和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二是推进工业园区发展。按照市政府关于陇南市经济开发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路和要求,积极调整完善园区的产业定位、功能布局和发展方向,在打基础、抓招商、提档次上再下功夫,将工业集中区打造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城融合发展、集聚效应明显的特色生态园区。力争“十三五”末,入园企业达到50户,入驻商贸物流企业达到5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带动2万人就业。
三是推进非公企业发展。以有色冶金、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为基础,全面落实扶持服务措施,培育一批发展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非公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的需求开发配套产品,提供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走集群发展、合作经营之路。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力争到2020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累计达1.28万户,新增著名知名商标12件。
(六)抓三产,促升级,在激发发展活力上实现新提升
紧抓国家、省市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立足于夯实徽县服务业发展基础,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做精旅游产业。充分挖掘蜀道文化、红色文化、酒乡文化等独特人文底蕴和自然资源,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有效结合,推动全域旅游16。完善旅游景点设施,加快建设嘉陵江风情线、青泥岭等一批景点,力争把徽县打造成风格古朴化、环境田园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的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着力培育旅游产业龙头企业,抓好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研发、文化旅游队伍建设,完善餐饮、宾馆、购物、娱乐等旅游配套服务,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徽县旅游知名度,到2020年,力争把三滩景区、通天坪金矿景区、金徽矿业景区、泰湖风情园等四个景区创建为国家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大力实施“互联网+旅游”战略,加强智慧旅游工作,使旅游业成为徽县的又一支柱产业,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
二是做活商贸服务业。结合城镇化建设,以“完善城市功能、繁荣城市经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提高餐饮住宿娱乐档次、丰富创新业种业态、积极培育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及社区商贸服务业,完善区域居住、消费、娱乐等功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高效快捷、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大型物流园区。建成陇南市徽县工业集中区仓储物流中心等20个综合物流中心项目,辐射带动乡镇物流发展。
三是做强电子商务。以政策扶持、基础配套、人才培训、产品培育、金融支撑为重点,不断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网店提质增效,力争到2020年,全县网店数量达到2000家,线上线下交易额达到6亿元。抢抓国务院在陇南开展电商扶贫试点的大好机遇,发挥村级电商示范网店、电商企业、电商大户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贫困户增加收入,努力将伏家镇中坝村打造成“西北首家淘宝村”,到2020年全村销量突出的网店数量达到100家;完善徽县电子商务孵化园功能,建设集仓储物流、电商咨询、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入驻电商企业达到50家,线上线下销售额达2亿元。
(七)抓统筹,促协调,在助推城乡融合上实现新提升
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抓手,着力缩小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环境保护、综合交通、社会事业等规划的有效衔接。不断完善供热、供气、供水设施,以建设“海绵城市”17为目标,加强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力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9%以上。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和环境。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综合执法制度,持续推进城市常态化管理。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节能减排,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实现绿色发展。
二是推动特色城镇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对全县15个乡镇进行功能区域划分,推动各功能区差异发展、协调发展,打造以伏家镇副城区为龙头,江洛镇、嘉陵镇、泥阳镇、柳林镇为重点,其它乡镇为补充的特色城镇建设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宽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实施乡镇水、电、路、网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改善城镇面貌。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推动户籍、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改革,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整合资源,集中发力,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民生保障,突出加强教育引导,全面建成发展后劲足、人居环境优、幸福指数高、精神风貌新的美丽乡村新格局。到2020年,全县建成美丽乡村100个、环境整洁村113个。
(八)抓生态,促文明,在打造美丽徽县上实现新提升
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为根本,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全县生态防护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完善全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项目,继续落实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进一步理顺和明晰林业产权,保护林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整体水平。到2020年,新增人工造林10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到林地总面积的70%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4%以上。
二是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水资源“三条红线”18,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增加森林绿化面积,有效提高水源涵养能力。通过国土绿化工程、坡改梯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加强对嘉陵江、永宁河等流域的综合治理,减轻水土流失,全面推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19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是加强环境风险防控。重点抓好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逐步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平台;加强国土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尾矿库隐患排查,完成全县尾矿库治理。修改完善各类环境应急预案,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继续做好对危险废物、危化品、重金属污染等的防治工作,减少事故隐患。
(九)抓民生,促改善,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实现新提升
努力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完善公共卫生、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是优先发展科教事业。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新建城区幼儿园5所,每个乡镇重点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积极发展村级幼儿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大力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力争2020年之前,实现小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一贯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同时,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20年,全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
二是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等问题。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硬件建设,完善县级医院综合科室和重点专科建设,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体系,顺利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力争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0%以上。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中央“三不变、四到位”20的工作措施,改革和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有效遏制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力争把我县创建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到2020年,食品药品信息监测、质量抽检、专项检查覆盖面均达到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达标率达到100%。
三是统筹发展文体事业。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三馆”及徽县大剧院、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建设,规划建设集文庙、城隍庙、吴玠碑、革命烈士纪念碑、明城墙为一体的吴山历史文化公园;重视民间文化,做好“河池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参与川陕蜀道申遗工作,加大青泥古道沿线摩崖石刻、栈道遗址等文物的保护力度,全面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加快建设科教路体育场等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把徽县体育中心打造成全市一流的体育场馆,并争取承办省级单项和市级综合运动会。
(十)抓保障,促和谐,在创新社会治理上实现新提升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机构运营模式,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强化“五险”21统一征缴工作,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深入推进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水平。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社会救助标准,推进大病保险救助和重大疾病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完善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二是全面加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切实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积极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公众自救意识和能力。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22,建立健全社会化的火灾防控体系,保障消防安全。
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平安徽县建设向纵深发展,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试点推广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强化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加强网络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影响公众安全的犯罪行为,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全力推行“阳光调解”模式,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推进“天眼工程”,到2020年,城区重点部位、主要交通道路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地区技防覆盖率达到70%以上。
2017年的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2017年的工作,对于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顺利实现任期目标至关重要。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完成市定目标。为此,2017年政府工作将以重点实施“六大工程”为基础,统筹做好其它各项工作,为我县整县脱贫、奋力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实施整县脱贫工程。在持续巩固2016年脱贫成果的基础上,2017年完成脱贫人口1.05万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实现整县脱贫。利用整合涉农资金和国开行中长期贷款,加快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依托精准扶贫贷款、村级互助资金,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苗木、中药材、食用菌等富民增收产业。强化惠农政策落实,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各项奖补政策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开展“雨露计划”23、“两后生”?普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到70%。通过落实城乡低保等兜底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切实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生力军作用,精准发力,助推脱贫。
二是实施园区提升工程。按照将徽县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陇南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的要求,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集中突破,全面建成以“三桥六路九配套”?为主的18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园区路网结构,整体拉大园区发展框架。依托园区融资平台,加大土地储备力度,谋划和新开工一批基础建设项目。坚持多渠道招商引资,吸引一批医养健康和旅游商贸项目。不断延伸白酒酿造产业链,启动实施金徽酒城建设项目,把园区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园区和产城融合新区。
三是实施特色乡村旅游工程。发挥重点景区建设带动作用,完善三滩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嘉陵江风情线及铁山太和庵景区建设进度。以打造嘉陵镇田河村养生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促进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创建“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特色旅游品牌。推进实施精准扶贫农家乐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和“十村百户千床”工程?,新创1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30户星级农家乐(客栈)。争取实施三滩景区房车露营地建设项目;打造县城-虞关、县城-大河-栗川、榆树-高桥-麻沿等自驾游精品线路。
四是实施城市设施完善工程。加快完善城市供水设施,确保永宁河唐家坝向城区应急调水电力提灌工程于2017年5月底前建成投用,基本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加快建成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受益群众6000户的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启运徽县汽车北站,开工建设汽车南站,增加城区公交线路及车辆。实施28条4.2公里的市政道路硬化及绿化亮化工程。加快“无线城市”建设,在城区主街道等公共场所新建100个免费无线网络发射点。新建2处城区大型停车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五是实施城乡环境净化工程。探索城区卫生清扫、绿化维护服务外包机制,健全完善城乡环境长效管理和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大对城区及乡镇公共场所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增加城区垃圾清扫频次,净化城区环境。调整市场布局,完善市场设施,推动各类摊点进入市场经营,切实做到清路治乱、退路入市。对十天高速公路沿线的乡镇村社实施风貌改造和环境治理工程,全面提升城乡品位。
六是实施惠民实事工程。2017年,继续办好10件实事:①启动实施县城绕城公路项目?;②实施县城西河北段治理及绿化工程;③实施城区主干道及巷道路灯改造安装工程;④实施十天高速至金徽酒4A级景区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及高桥—麻沿—榆树、永宁—柳林公路提等升级工程;⑤实施徽县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⑥实施20个城乡幼儿园新建、改建项目;⑦实施213个行政村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全覆盖工程;⑧实施213个行政村乡村清洁项目全覆盖工程;⑨实施213个行政村广播、数字电视、宽带网络全覆盖工程;⑩实施60个农村便民文化广场项目。县政府将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摆在首位,通过实施惠民实事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幸福!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加快徽县发展的新任务,我们将继续按照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勇担发展重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
一是提振精神,勤奋工作,让夙兴夜寐、积极进取成为政府工作的总基调。政府系统将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贯彻县委的决策部署,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感,胸怀全局谋发展,瞄准目标出新招,抓重点、促落实、求实效,不断开创徽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二是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让实干兴县、改革创新成为政府工作的最强音。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进一步深化政府执行力建设,对议定的目标、部署的工作,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着力治庸治懒,强化行政问责,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做到直面矛盾不上交、快速落实不拖拉,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三是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让遵纪守法、清廉自律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决策机制,确保县政府一切工作在法律框架下进行。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带头遵守“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 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风尚。
各位代表!新形势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把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离不开全县22万人民的齐心协力、团结实干。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振奋的精神、更豪迈的干劲、更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美丽徽县、幸福徽县、小康徽县而努力奋斗!
注 释:
① 千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由县财政筹措资金,对全县88个贫困村通过脱贫验收后,每村奖励20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专业合作社建设和特色富民产业发展。
②10件民生实事:一是1.6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规划的96%,预计10月底前完工。二是城区10个停车场建设,已在城区建新路、滨河路、北关和东街建成停车场15处,有效解决了城区车辆停放问题。三是“嘉陵江风情线”建设工程,截至目前整理绿化面积约2万㎡,完成黄沙河桥头至火车站桥头沿江边、山脚景观竹子的栽植等绿化美化工作;沿嘉陵江5处景观平台、神龟卧江等景点完成初步规划设计;虞关甘陕界大门修建方案正在设计修改中,已完成第一期招投标工作。四是成县至徽县天然气长输管道及城区供气工程,成县至徽县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已完成可研编制,环评、安评编制正在报批当中,涉及栗川镇征地工作已启动;城区供气项目基本建成,正在申请各类专项检测和验收,力争年内投入使用。五是徽县永宁河唐家坝向城区应急调水电力提灌工程,该工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永宁河唐家坝电力提灌主体工程已完工,第二部分城区应急供水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在2017年5月底可竣工使用。六是52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现已完成31公里,占总工程量的60%,预计12月底全部完成。七是150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5%,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部分附属工程正在施工建设。八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投资5500万元,完成易地搬迁280户,占工程总量的50%。九是88个精准扶贫村卫生室建设,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十是城区集中供暖项目建设。已投资5100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60%。
③甘肃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即“一个核心”、“两个不愁”、“三个保障”、“六大突破”。“一个核心”,即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两个不愁”,就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个保障”,即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六大突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突破。
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⑤“丝绸之路经济带”:指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
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2014年1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主要任务是:突出水资源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人口有序转移,加强生态保护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构筑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屏障。
⑦“互联网+”:“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⑧“11545”:县委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县委王强书记提出今后五年全县工作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打赢一场战役,坚持“五动”并举,突出四个更加,实现五大提升,力争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一个目标,即围绕建设“美丽徽县、幸福徽县、小康徽县”这一奋斗目标;打赢一场战役,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役;坚持“五动”并举,即坚持“改革驱动”、“项目推动”、“产业联动”、“城乡互动”、“党建带动”并举;突出四个更加,即更加重视生态建设、更加重视民生改善、更加重视社会事业、更加重视社会治理;实现五大提升,即在工业发展、产业培育、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实现提升。
⑨“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⑩“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五大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双创”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
?“3341”重大项目:省委书记王三运在2012年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总结会上指出,要打造以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以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以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等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交通提升、信息畅通和城镇化建设等三大基础建设项目,瞄准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等四大产业方向,力争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以强劲的投资支撑转型跨越发展。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全域旅游: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水资源“三条红线”:指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长江上游包含青海、甘肃、陕西、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等九省(直辖市、自治区),素有“绿色生态屏障”之称,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58.9%。长江上游地区地处我国一级阶梯向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实施生态功能区建设对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不变、四到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不变,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
?“五险”: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种保险。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指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雨露计划”:是国家专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一项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脱贫工程,由各级扶贫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通过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补贴和扶贫项目管理等手段,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中青年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两后生”:指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
?“三桥六路九配套”:指工业园区建成1号、2号、3号桥以及实施西滨河路北段、西滨河路南段、西滨河路中段、经四路、纬四路、东滨河路等六条道路建设,同时配套给水、排污、绿化、金徽文化广场、35KV变电站、弱电管网、天然气、垃圾处理厂、中小企业孵化园等9项基础设施。
?“十村百户千床”:到2016年末,全县创建旅游示范村16个,星级农家乐 20户,农家客栈108家,农家客栈接待能力达到1160张床位。
?县城绕城公路项目:规划建设中的县城绕城公路分为东、西两条线,全长17.8公里。东线为银杏派出所—袁湾隧道—水阳镇刘沟村—水阳镇焦沟—水阳镇政府,西线为水阳镇政府—水阳镇新柳村—州主山后—银杏派出所。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有效缓解城区交通通行压力。2017年,将先期启动实施东线南段(袁湾隧道—水阳镇刘沟村—水阳镇焦沟—水阳镇政府)和西线南段(水阳镇政府—水阳镇新柳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