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信息

信息检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经济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
经济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2011年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章来源:admin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6-03-03 【关闭】 字体:
 
 
2011年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线,努力克服“8.17”特大暴雨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抓重点推全局,攻难点求突破,创亮点显特色,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一 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总体来看,全县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据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4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2.0亿元,同比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8.1亿元 ,同比增长12.1%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5:39.6:28.9调整为31.6:40.7:27.7。县域经济呈现出了以工业较快增长为主动力,农业稳定增长为基础,三产相关行业协同发展为促进的平稳较快增长格局。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5.6%、16.9%、12.1%。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结构单一,依然处于矿产资源依托型的发展阶段。随着矿山资源的贫化,入选品位逐渐下降,矿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势比较严峻,给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带来压力。二是产业化农业发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受传统农业生产条件的制约,农业特色产业品牌优势不强,产业化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农业自然生态优势以及部分农产品传统优势在目前还未能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优势。三是对外开放程度和招商引资总量有待提高,民间投资活力需进一步激活。四是与我县各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科技技术力量有待增强。
 
二  农   业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目标,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科学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2011年,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2814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种植业94005.7万元,林业3949.2万元,牧业28997.1万元,渔业245.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95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8%、-5.8%、-2.7%、14.6%、3.0%。农业增加值达到9.3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5.6%。其中:种植业66731.3万元,林业3027.3万元,牧业22619.4万元,渔业203.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247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1%、4.2%、1.2%、6.9%、3.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5.4万亩,总产156158.4吨。发展中药材4.8万亩,烤烟0.4万亩,蔬菜10.3万亩,同比均略有下降;发展瓜类2.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产品产量见表一:
表一: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2011年 增长(%)
一、粮食总产量 万吨 156158.38 5.19
小麦 53297.76 3.14
稻谷 1080.5 -18.9
玉米 67100.5 6.1
油料 8178.82 -2.83
     其中:油菜籽 7796.72 -1.77
           葵花籽 382.1 -20.32
二、药材 14955.1 21.84
三、烤烟 502.4 -35.09
四、蔬菜 137467.1 10.86
五、水果 13265.04 3.47
其中:西瓜 46927 4.95
 
全年肉类总产量13458.9吨,比上年增加409.1吨,增长3.1%;年末牲畜存栏、出栏情况见表二:
表二:畜牧业生产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11年 增长(%)
1.牛存栏 万头 5.75 4.92
  牛出栏 万头 2.95 5.36
2.猪存栏 万头 12.68 7.73
  猪出栏 万头 13.95 1.6
3.羊存栏 万只 1.93 24.51
  羊出栏 万只 1.16 0.8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2011年,完成6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建成生态文明村20个;建设文化广场3个,1140平方米;硬化通村道路36条,28.5公里;新建住宅小区1处,新建住宅112户。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累计输出劳务4.2万人次,创收4.0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比增长3.0%和29.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水平梯田1.4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4万亩,全年造林面积2.9万亩。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9.5万亩,与上年持平。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四:一是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形成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平稳增长。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三是农产品价格平稳上升,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外出务工人数快速增加,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三  工    业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把握大趋势、发展大产业、盯紧大企业、建设大园区、提供大服务”的总体要求,积极实施大产业大集团战略,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走好“大项目带动、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全县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11年,全县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1亿元,同比增长21.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税金2.7亿元,同比增长36.6%。主要产品产量见下表三:
 
表三: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一览表

产品名  单位  2011年累计 比上年增长%
铅精矿含铅量 6818 3.5
锌精矿含锌量 27985 -5.2
43681 18.9
黄       金 公斤 545 -12.9
白       酒 千升 12598 28.3
硫       酸 64884 15.6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县委、政府按照“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优势产业”的模式,不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使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成为工业强县的重要支撑。宝徽公司、金徽酒业公司入选2010年度甘肃工业百强企业。二是县委政府认真落实各项涉企优惠政策,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企稳向好。三是铅锌价格逐渐回升,拉动了整个工业经济增长。四是工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轻工业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四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县委、政府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在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城区品味和功能上下功夫,在创造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上取得了新突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取得了新进展,有力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明显增加。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亿元,增长63.7%。
 
表四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产业名称 单位 2011年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41987 63.7
其中:城镇投资 万元 240747 83.1
   房地产投资 万元 1240 ——
 
固定资产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县上以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招商引资、启动民资等多种途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设了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项目。二是整合各种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额提升。
 
五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县营运汽车拥有量739辆,其中货运车462辆,客运车277辆。货运周转量4014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9.1%;客运周转量1401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04%。
电讯事业日新月异。2011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2381.7万元;城乡固定电话达到3.7万部,同比增长246%。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2万户,同比增长19.1%,普及率为72部/百人。
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同步快速发展。充分发挥“陇上江南”的独特生态资源禀赋,积极探索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业开发路子,初步形成了以三滩生态旅游为主体,以嘉陵江漂流、月亮峡度假村、银杏山庄特色农家乐为辅助的三滩风情旅游线。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次达39.6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173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3%和28.1%。
 
六  商贸流通与物价
 
       全县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呈现出以住宿餐饮业持续见旺,以城镇商贸城、综合贸易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农特产品专业市场等为物流交易主渠道的商贸经济发展格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004万元,同比增长17.6%。批零贸易业零售额9717万元,同比增长8.5%,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6839万元,同比增长46.6%。批零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3538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3%。
表五:贸易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11年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40004 17.6
县(城区) 万元 12864 33.9
县(城区以外)以下 万元 27140 11.2
 
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5.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8。
 
七  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增收较快,实现收支平衡。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0547万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本级收入18707万元,同比增长70.3%,财政支出90166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干部职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有效保障。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居民储蓄有所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2亿元,比上年下降1.4%,各项贷款余额为30.90亿元,比上年下降5.3%,居民储蓄存款22.8亿元,增长15.8%。
保险事业快步发展,保险覆盖面积持续扩大。险种日趋完善,保险赔付更加及时、规范,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全县保费收入3211万元,赔付476万元。其中财产险费收入942万元,赔付380万元;人身保险费收入2269万元,业务给付96万元。
八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认真贯彻科教兴县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5.4%,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53%,推出科研成果11项。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县教育工作以巩固“两基”为工作重点,优化教育结构,调整教育布局,狠抓义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幼教、普教、职教、成教全面协调发展的格局。2011年,全年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 100%和98.4%,全县高考上线率达到78.1%。高考录取1434人(含三校生),本科上线820人。初中五科合格率达到17.2%,小学双科合格率达到84.8%。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工作一手抓文化繁荣,一手抓市场管理整顿,得到较快发展。全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5个,图书馆 1个,电视台1个,乡镇广播电视站15个,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城区有线电视节目增至 114套,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务人员队伍素质有所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不含个体)个,其中:县级卫生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17 个,乡镇防保所1个。有病床506张,卫生技术人员482人,其中执业医师125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8人,拥有病床2.29张,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了全民参与意识,提高了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全县共举办各类群众运动会16次,参加运动员近1.1万人(次)。
 
十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稳定。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2.01万人;按地域分:城镇人口6.01万人,乡村人口16万人。全县男性人口为11.46万人,女性人口10.5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41人,出生率为8.36‰;死亡人口1130人,死亡率为5.13‰,自然增长率为3.2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统计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64元,比上年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37元,比上年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3070元,比上年增长25.2%。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劳动报酬达到32606元 , 比上年增长16.39%。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8320人, 年养老金基金征缴额3733万元;失业保险人数为6381人,全年发放失业金17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参合农民17.56万人;共筹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4038万元,为12412名住院农民报销医药费2065万元。
民政救济救灾工作有效运行。全县共下拨救灾款832.8万元,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65.8万元,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231.3万元,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975.4万元,城乡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昂首跨越的2011年成为过去,激情奋进的2012年已经来临。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富庶文明和谐幸福新徽县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11年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为准; 2、交通、旅游、财政、金融、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广电、体育、民政、邮电、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012年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公开指南 
?